88805·pccn新蒲京「中国」官方网站-2024App Store

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一点思考
2023.02.27  浏览量:1826  作者:王苹
  

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“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大法”,是每个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认识与认可,但企业管理中制度建设、执行却总是不尽人意,公司年度报告中专门指出了这个问题;在实际工作中各种违纪现象的发生,分析原因时要么是责任心问题,要么是能力素质问题,但归根结底还是管理问题,管理的根本又在于企业管理制度未落地。那么规章制度究竟如何建设,才能真正变成每个人的行动指引?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思考,或有不对,仅以此抛砖引玉。


一、对制度体系的思考


就像国家的立法体系一样,既有《宪法》作为母法,也有《刑法》《民法典》这样的子法,还有许多的行政法规、部门规章、司法解释;既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规,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,各行政区域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,还有国务院各部、委、署在部门权限内制定的部门规章,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。


对照国家的立法体系,企业的制度也是需要分层分级管理的。从大体结构上说,既有属于一级制度的公司级基本法,又有第二级的各业务模块指导性的规章,还有第三级的用于各职能部门内部、子公司内部更具体的业务操作细则,甚至到分厂、车间、岗位的作业手册、记录表等。从主要内容上说,有包括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方向性、指引性的原则倡导,又有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等程序性、规范性的明细规定,还有员工行为准则和奖惩条例等约束性、鞭策性的考核指南,更有岗位规程和作业表单等量化性、统一性的具体内容。


我们各子公司、各部门的规章就是公司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公司级制度的有力补充。应根据具体业务,出台不同的规章制度,包括但不限于细则、条例、办法、决定、岗位说明书、标准、操作规程、手册等。各业务模块涉及到的各种流程图和相关记录、表格,应作为制度体系的落地支点,是重要的支持性文件,应统筹考虑标准化、格式化,尽量表单化,并通过OA和其他系统等实现信息化。还应明确应走的部门、岗位,辨识提报、审核、审批、协同、知会等不同主体的差异性,报分管领导审批后,提交至信息部门转化成线上固定流程,尽量减少自由流程。


我们公司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,集团管控类型也应根据业务特点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,通过集权与分权的设定来有效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。同时根据不同业务版块,分别建立起总公司、子公司、部门之间的纵横联动机制,不同管控模式下的公司级、部门级、车间级的分层分级管控体系,形成“管理制度化、制度流程化、流程表单化、表单信息化”的一体化落地体系,才能一气呵成地将基本的管理理念转换到现代化的信息系统。


二、对修订过程的思考


还是拿国家的法律体系来说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,制定、修改刑事、民事、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,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可以补充和修改并解释法律;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,在不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,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;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,制定行政法规;各部、委、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,制定部门规章;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设区的市、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、行政法规和本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,制定地方政府规章,设区的市、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仅限于特定的事项。


我们企业有总公司级董事会、经营管理层、职代会,子公司级董事会、经营管理层、职代会,还有总公司职能部门、子公司职能部门、生产厂科室等设置,从合规性来说,既有需要通过董事会制定的基本法,也有报经营管理层通过的规章,还有需要职代会通过的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。从修订主体来说,各层级的分管领导、部门长、子公司总经理,可以在不同上位法、制度抵触的前提下,修订、完善并通过所辖范围内的规章制度。若涉及影响公司级或职能部门大业务模块的系统性调整,可以报公司级组织修改;若仅涉及子公司或部门内部较独立的业务细化、量化和文字修订,可自行组织修订,向总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报备即可;若部分细化流程涉及跨部门、跨单位的,应主动与关联部门、兄弟单位对接、相互配合,可由具体业务关联的分管领导会签,多部门联合行文。


根据不同法的效力等级不同,宪法>法律>行政法规>地方性法规、部门规章、地方政府法规;地方性法规>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的规章,同理,则总公司的基本法>总公司二级规章制度>子公司规章制度、职能部门管理细则类>子公司部门、生产厂管理细则类。


修订时间上,也可以将定期修订与即时修订相结合,日常以公司或部门文件形式下发,首次出台的可以注明试行版、试行时间,稳定运行后成为正式制度或发布部分废止通知。如此,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,大机体就舒坦了。


三、对学习宣贯的思考


人人都知道要守法,但我们普通百姓不是专业人士,不会去关注每部法律具体有什么条款,只会关注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规则。比如厚厚的一本《民法典》是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《刑法》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,但即使专业的法律从业者也不可能将这些法律的具体条文全部掌握。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,更加不可能去认真学习,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,耳闻目染中我们都知道高空抛物违法,但具体的侵权责任,涉及民事的、刑事的具体规定,我们不会过多去关注,只有那些以身试法的不法之徒才会有切肤之痛,专业的机构人员还会研究法律的漏洞后再完善立法。


在企业管理中,也是如此。我们每个职工都知道要遵守制度,不可能将所有制度都熟记于心,但我们一定知道公司的财产物资有管理办法,我们会知道要登记、有出入库流程这种基本常识,岗位从业人员更会认真学习如何去登记、凭什么票证进出等,但也不乏少数有心之人就喜欢钻空子,受到惩戒后才后悔莫及,而我们的管理者就是要善于观察、发现漏洞,再去防漏、堵漏。


无论是公司宣讲会、培训考核、检查评比、知识竞赛、以案说法等各种形式的宣贯活动,还是通过颁发《实施细则》、编撰《员工手册》、上墙《操作规程》、印发《管理通知》、签订《考核办法》等多种方式的宣贯手段,都是为了让我们眼之所见、耳之所闻都能感知到制度的存在,然后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去实施、去检查、去改进、到再制定再实施,形成PDCA循环。


当然,万事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透过看法律、看制度的情况类比,说明制度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、哪一个人,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建设维护好,需要激发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。尤其是各级管理者,要通过理顺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,明确责、权、利的主体方,梳理业务流程图,规范支持性文件和记录,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,更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,修炼职业素养,达到岗位任职资格,提升管理水平,才能共同打造“议事有规则、操作有程序、职责有追究、管理有办法、过程有监控”的良好局面(作者通联:88805·pccn新蒲京纪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