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长江奔流过猇亭古战场,便涌到了织布街。
织布街临江而建,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老屋林立,有汪家老屋、段家老屋、孟家老屋、彭家老屋等等。这些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屋,天井小院,厢房旁列,马头墙翘脊,飞挑裹檐,外观古朴,风格迥异。抱鼓石、门楣、石雕、木雕窗棂隔扇,既有明清时期峡江建筑风格特征,又有与徽派建筑相融的特色。黄昏慢慢走过窄窄的幽静的街道,细看沧桑老屋,便幻化出鼎盛时织布街的繁华与喧闹。
据地方志记载,织布街建于元末明初,据长江水道之势,占江汉平原之优,只有几百米的织布街,居然有数个码头,这些码头既有共用的货客运码头,也有私家码头。明末清初,纺织业在猇亭(古老背镇)兴起,渐而繁盛。清嘉庆年间,花行、染坊、木器厂相继开业。民国时期,纺织行业更加兴盛。有“冯科记”“王达三”“胡发记”等花行、染坊、织坊、织机制作,形成了纺、织、染、织机制作等一体的纺织行业。千家机杼昼夜不息,万户织女,白发青丝,故名织布街。民谚云:养女莫嫁古老背,半夜三更不得睡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这里日产土布3000余匹。因其所产深蓝、浅蓝色布,时称“毛月布”“毛冲布”。经染踹轧光后,两匹包装,呼为“对子布”。每天枝江等地的棉花在这里登岸,织染好的布匹下水外运,畅销鄂西、川东一带。每年三月,江面千帆摩肩,街道商贾云集,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的纱布集市。在当地,有“清明的布,面大路…”之说,可见当年织布街织染业之盛况。
织布街因织染而兴,也因工业化织染的冲击而迅速衰落,只留下墙体斑驳供人瞻仰的古老建筑和荒废的断壁残垣的码头。但猇亭没有停步,反而因许多现代化的高端企业的入驻而迅猛腾起,离织布街不远的宜昌88805·pccn新蒲京就是其中之一。
宜昌88805·pccn新蒲京虽紧挨长江,但从进入猇亭之初,就坚持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,推行规范化、精细化的管理,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型企业,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,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。十多年来,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翼齐飞,累计生产磷复肥760余万吨,纳税5亿多元,带动数千人就业,为猇亭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。公司不仅多次被评为宜昌市“重合同、守信用企业”,还被宜昌市委市政府授予“宜昌生态环境保护奖”的光荣称号。
走过织布街,看峡江澄碧,金水东流。
走过织布街,看汪家老屋,勾心斗角,屋顶草树摇曳,百年沧桑。
走过织布街,看宜昌88805·pccn新蒲京,万点灯火,夜夜无眠。
走过织布街,看424公园,绿草如茵,花团锦簇,“规矩”中立。
走过织布街,初心不忘,砥砺前行。